本报讯 (丁艳萍)近年来,青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中医药政策方针,全域统筹、三产集聚,积极推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中药材种植提质增值、中药工业优化升级、中医药跨界融合,着力构建全域一体、产业融合、全产业链发展的中医药产业发展新体系,努力打造“青州中医药”品牌。
强心明智,凝炼中医药产业发展聚合力
全域统筹,凝聚合力,市级统抓直管。青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发展,把中医药产业作为除文化旅游、现代花卉、医养健康、商贸物流之外的第五大产业,统筹整合资源,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2017年开始每年安排50万元中医药专项培训经费,2022年全省首先设立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心,为市政府直属正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编制16人。
明确职责,落实政策,部门主动作为。2018年建立中医药联席会议制度,2020年成立市委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全体会议,研究部署全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卫生健康局设立中医药产业科,牵头制定、落实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农业农村局强化中药材种植行业管理,严抓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工信局积极推动中药工业发展,促进现代中药生产制造转型升级;文旅局大力拓展中医药产业与旅游休闲、康养有机结合,创新中医药文旅产品。
突出引领,全面发动,企业敢闯能拼。青州市突出政策引领,聚集中医药产业政策与各方力量,为企业敢于发展,勇于创新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温经通络,打通中医药产业发展主干道
提升第一产业,着力推动中药材种植提质增值。推进中药材道地化、标准化、外延化发展,以中药工业质量化标准体系为引领,全面提升中药材供给质量与水平;以中医药跨界服务为延伸,延伸发展中药材种植观光、研学等特色项目。扩大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规模, 优化第二产业,着力推动中药工业优化升级。坚持科技创新,以中药材种植标准化、道地化为基础,以中医药跨界融合为方向,依托上游、承接下游,推动中药工业产业聚集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化中药生产加工体系。扶持壮大以尧王制药、博康中医、贝隆杜仲、精诚中药机械、诺达中兽药、盛春农业6家企业为龙头的中医药产业集群向上、下游延伸发展。统筹推进投资30亿元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园建设。
拓展第三产业,着力推动中医药跨界融合。以中草药种植、中药工业为基础,着力拓展发展“中医药+”跨界融合业态,推动中医药向健康食品、康养旅游、健康养老等领域跨界延伸。
补气养血,提振中医药产业发展精气神
汇聚人才,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依托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平台,打造与中医药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人才队伍。开展招才引智活动,依托鲁台洽谈会等大型交流平台,吸引粤港澳大湾区、台湾地区企业家来青洽谈投资;加强校地校企合作,形成人才培育互动优势,借助高校人才、科技优势,为中医药产业振兴发展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持。
凝聚科技,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智慧支持。加强现代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推广应用,积极打造中医药智慧应用场景,建设国药乐仁堂智慧共享中药房,满足群众数字化的中医药需求;引导鼓励企业提升研发能力,建设研发基地和高标准实验室,积极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青州市“构建青州市全域一体、产业融合、全产业链发展的中医药产业发展新体系”入选山东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揭榜挂帅”改革项目。
蓄聚文化,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群众支持。加强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发,引导群众了解中医药、信任使用中医药。在市级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中医药文化,开设“鹊说中医”专栏;挖掘8项潍坊市级、52项青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中医药项目,建设3处中医药文化展示馆,制作推出中医药宣传片,促进中医药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