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青州》电子版 - 青州人文 - 青州书画 - 青州风光 - 青州房产  
 
  第11版:3·15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

第3版
民生社会

第4版
广告
 
标题导航
警惕你身边的消费陷阱
盘点2012年四大最无奈消费投诉
中国百杰画家:宣兵人物画作品欣赏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今日青州新闻网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警惕你身边的消费陷阱

  

      打折、让利、返券……很多司空见惯的促销实际上都暗藏消费陷阱,更可能涉嫌价格欺诈。市消协工作人员介绍了6个常见的消费陷阱,提醒消费者不要被“优惠”诱惑反而多花钱。
陷阱一
全场五折后面藏个“起”字
【陷阱揭露】
  打折促销的信息中,含有欺骗性或误导性的语言、文字、图片,利用模糊计量单位等标价方式吸引消费者。
【消费经历】
  徐小姐最喜欢搜罗各类打折信息,只要遇到商场促销打折,就会血拼一次,乍一看,如此精打细算可以省下不少钱,实则不然。
  徐小姐说,商场的巨幅打折海报上,经常印制着“全场三折、五折”字样,一看见这样的超低折扣,自己就按捺不住了,往往会忽略折扣后面跟着的那个芝麻大的“起”字。徐小姐还发现,商场全场打折时的最低折扣商品不是已经售完,就是让人瞧不上眼。
【消费警示】
  几乎所有商场的海报都由这些诱人消费的元素构成,要么是全场超低折扣,要么是计量单位变成250g的标价,要么是又干又烂的特价水果被画成丰满水灵的样子……这些现象都属于模糊标价,在全国各地的所有商场都非常普遍。
  面对这种模糊标价的方式,消费者一定要多留心,不要被误导,要把眼光放在商品上,别让海报迷了眼,商品的原价才是参考的重要依据。
陷阱二
免费美容其实不免费
【陷阱揭露】
  赠送免费的消费卡或者体验券,把“免费”当成诱饵,诱使消费者进店,只要消费者进了店,想不消费都难。
【消费经历】
  李女士上街给外孙买尿不湿,出了超市,有一个女孩儿热情地递给她一张美容卡。“阿姨,免费体验,您试试吧?”看看时间还早,李女士进了美容院的单间。躺在美容床上,李女士还暗自高兴呢,好事儿被自己遇上了。
  美容开始了,女孩儿拿出一张湿巾说:“这是美容专用的湿巾,需要用它为您洗脸和擦脸,精华油是免费的,湿巾是收费的,5元钱。”李女士有点儿不高兴,但是看了看免费卡上“599元天然植物精华”的字样,觉得花5元钱也行。
  洗了脸之后,也不问李女士是否同意,女孩儿又给李女士喷了一层雾水,一边喷一边说:“这是促进精华吸收的,只收您成本价,20元。”觉得自己已经用了,李女士虽不情愿,也不好意思说什么了。
  如此几个环节下来,李女士一共消费了600多元。从没做过美容的李女士拿着两个没有中国字儿的瓶子不知如何处置。
【消费警示】
  几乎在全市所有的繁华商圈,都有男男女女拿着免费卡或券到处赠送,有的是免费美容,有的是免费美发,有的是免费保健……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旦消费者拿了“鱼饵”,想不上钩都难。
  所以,消费者一定要选择合理的打折方式,如:团购、官网优惠券下载等,千万不要轻信路边散发的免费传单。
陷阱三
买一送一成买大送小
【陷阱揭露】
  只标注“买一送一”或者价值多少的大礼包,不标注实际馈赠的物品名称、数量和价格(价值),浑水摸鱼。
  而且馈赠物品还有可能是假劣商品。
【消费经历】
  去年5月,小林正准备买一台微波炉,他发现一家商城正在搞“买一送一”活动,就邀请了一位也要买微波炉的朋友一起去。他们想买两千元钱左右的微波炉,因为“买一送一”,小林和朋友每人拿了一千元就出发了。
  结果到现场才知道,买一台微波炉赠送一套碗,商城解释说“买一送一”并不是买什么送什么,这让小林十分愤怒,也尴尬不已。
【消费警示】
  “买一送一”变买大送小,这种钻空子的手段屡见不鲜,很多消费者已经“久病成医”,对此免疫了。消费者在花钱之前,一定要向商家了解优惠部分的相关规则,明明白白消费。
陷阱四
返券根本花不出去
【陷阱揭露】
  以返券诱惑消费者,但是前提是购物要达到一定金额。提供的返券或者积分换购等优惠政策看似诱人,实则暗藏种种隐蔽条件,这些附加条件非常苛刻,致使消费者有券难用。
【消费经历】
  刘大爷在某商场参加了买满1000元返200元代金券的活动,从一楼到四楼走了好几趟,终于拿到了200元代金券。
  回家后仔细一看,代金券上指定了一周之内消费,还要去指定的家纺和珠宝柜台,自己根本就用不上。
【消费警示】
  这是一种典型的价格欺诈行为,每到重大节日前后,各商场纷纷推出种种返券活动,几乎所有的返券都有各种限制条件。
  这些关于消费时间和指定柜台商户的苛刻条款都标注在返券上的隐蔽位置。
  消费者如果想参加返券、换积分等活动时,一定要提前向商家问清楚打折的详细规则,不要盲目凑单。
陷阱五
结了账“优惠”就没了
【陷阱揭露】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之前,商家往往有关于商品价格、赠品等方面的承诺,有了这些赠品,消费者就会觉得物超所值,但是到了兑现时,商家却以种种借口推诿、不履行。
【消费经历】
  苏先生想买一台笔记本电脑,一家商店在显眼处贴着买任意一款笔记本电脑即赠送名牌无线键鼠、音响的海报。 苏先生在这家店买了电脑,付钱之后,服务员却说赠品已赠完了。多次交涉后,苏先生和商家达成协议,先使用商品,赠品到货后再来取,可如今已过了半年,他还没拿到赠品。
【消费警示】
  遇到大赠送等“优惠”时,消费者一定要在购买物品前问清,优惠政策的兑现条件和赠品的剩余库存情况。防止商家使用“售前承诺售后反悔”的欺诈手段,“欺负”消费者。
陷阱六
“全市最低价”无法认定
【陷阱揭露】
  “全市最低价”、“出厂价”等促销广告无论在哪里打出都很震撼,让人心动不已。殊不知,商家承诺的这个最低价根本就无从比较,认定很有难度。
【消费经历】
  某商场搞运动品牌促销活动,一款鞋的标价称全市最低价,王老师给儿子买了4双。他兴奋不已地拿回家给儿子看,儿子问花了多少钱后说:“什么最低价啊,我同学昨天刚刚在别的商场买的,比这个便宜30多元呢!” 王老师去退货,结果被告知打折商品不退不换。
【消费警示】
  “全市最低价”是怎么比较出来的呢?
  就算销售员能解释明白,消费者也不好找证据证明所买的东西真是最低价。不能提供依据就无从比较,这种价格欺诈行为实为商家的夸大宣传,不足为信。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不仅要没收违法所得,而且最高可处50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应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静馨)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今日青州》电子版】-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090498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