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青州》电子版 - 青州人文 - 青州书画 - 青州风光 - 青州房产  
 
  第1版:人文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2版
人文

第3版
文学

第4版
广告
 
标题导航
青州发现武秀才试卷
春满洲农业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今日青州新闻网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州发现武秀才试卷

  

  大家都知道,古代文人的赶考,就是考秀才、考举人、考进士、中状元。很少有人知道,会武术的人也可以考秀才、考举人、考进士、中状元。原来古代的科举考试,分为文科与武科。只不过古代人重文轻武,所以武科在人们的心目中没有地位,感觉不如文科有名气。练习武术的人在人们的印象中就是目不识丁、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勇力过人的形象。其实,这也是人们的误解。我们都知道清朝时,青州出了个武状元丁殿祥,但是很少人知道,丁殿祥的毛笔字还写得很好,每天都有人跟他求字。直到现在,在青州城里清真寺北配殿,还悬挂着他书写的“道衍精一”匾额,笔法圆润,不类武人。青州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武秀才、武举人、武进士,在《益都县图志》和各家族谱中都有记载。
一 古代武科考什么?
  以清朝考取武举为例。清代武举——依文榜程序,考试大致分四个等级进行。一、童试,在县、府进行,考中者为武秀才。二、乡试,在省城进行,考中者为武举人。三、会试,在京城进行,考中者为武贡士。四、殿试,会试后已取得武贡士资格者,再通过殿试(也称廷试)分出等次,共分三等,称为“三甲”。一甲是前三名,头名是武状元,二名是武榜眼,三名是武探花。
  考试分一、二、三场进行。一、二场考弓马技勇,称为“外场”;三场试策论武经,称“内场”。
  一场试马上箭法,驰马三趟,发箭九枝,三箭中靶为合格,达不到三箭者不准参加二场。乾隆年间,一场又增加了马射“地球”,俗称“拾帽子”,专为考察伏射能力。
  二场考步射、技勇。步射九发三中为合格。所谓“技勇”,实际上主要测膂力。一共三项。头项拉硬弓,弓分十二力、十力、八力三号,另备有十二力以上的出号弓。应试者弓号自选,限拉三次,每次以拉满为准。二项舞大刀,刀分一百二十斤、一百斤、八十斤三号,试刀者应先成左右闯刀过顶、前后胸舞花等动作。刀号自选,一次完成为准。第三项是拿石礩子,即专为考试而备的石块,长方型,两边各有可以用手指头抠住的地方,但并不深。也分为三号,头号三百斤,二号二百五十斤,三号二百斤。考场还备有三百斤以上的出号石礩。应试者石号自选,要求将石礩提至胸腹之间,再借助腹力将石礩底部左右各翻露一次,叫做“献印”,一次完成为合格。凡应试者,弓、刀、石三项必有两项为头号和二号成绩,三号成绩超过两项者为不合格,取消三场考试资格。
  三场是考文,当时叫“程文”,也称“内场”,相当于文化课考试。内场考试对大多数武人来说,比外场考试更难应付,所以考试办法不得不屡有变动。最初是考策、论文章,“策”相当于问答题,“论”是按试题写一篇议论文。顺治时定为策二篇、论二篇,题目选自四书和兵书。康熙年间改为策一篇、论二篇。策题出自《孙子》、《吴子》、《司马法》三部兵书,论题只从《论语》、《孟子》中出,考试难度有所降低。乾隆时,又改为策一题,论一题,题目都选自《武经七书》。到嘉庆年间,考虑到武人多不能文,所考策、论多不合格,而不少外场成绩突出者又往往败于内场,于是干脆废除策、论,改为按要求默写《武经七书》中一段,通常只一百字左右。这样一味迁就,使内场考试的水平越来越低,最后差不多只是形式上的存在了。当时社会上歧视武人之风很盛,经此一改,武人更加被文士们看成赳赳武夫,武举的社会地位大不比清代前期了。
二 武生试卷什么样?
  我们青州现在还存有不少文科试卷,像《松林书院试卷》《云门书院试卷》等等,这些试卷都是清朝的文秀才月考、季考的卷子,当然最有名气的文科试卷是明朝状元赵秉忠的殿试试卷了。可是武科试卷,却很少见到,属于凤毛麟角,极其珍贵。
  机缘巧合,我得到了一份清朝武生试卷,这份试卷跟赵秉忠的状元卷一样,是一份长折。整份试卷用工整的楷书写成,字体中规中矩。
  我们直接看试卷内容。试卷的第一页,印刷着“青州府益都县”,说明这是益都县所办县学专用纸。下面写着作者的名字“李喻堂”,名字上面覆盖着一方大印,是满汉双文“益都县印”,说明这是官方组织的一次正规考试。可以断定这份试卷的主人李喻堂是在益都县参加考试的。益都县只有录取到秀才这个级别的权力,所以这是一份武秀才的试卷。由于试卷中出现了不少改动的地方,这在考秀才、考举人、考进士时是不准出现的,所以可以断定这是一份“课卷”,就是一次月考或者季考试卷。即使是一份“课卷”,也非常珍贵,平常人根本见不到,只有在博物馆、资料室、古玩爱好者那里才能看到。
  可惜关于试卷作者李喻堂的材料,我一点也没有查到。根据当时的规定,只有本县人才能参加本县的秀才考试,所以李喻堂肯定是益都县人。
  试卷第二页,印刷着“马箭 共 箭”“步箭 共 箭”“掇石”“舞刀”“策”“论一”“论二”七个栏目,这七个栏目都是空白,说明这次考试,只是考查文化课。从考查内容来看,有马箭、步箭、掇石、舞刀,所以判断这是一份武生试卷,但是没有记录武术成绩,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这是一份“课卷”。
  试卷第二页所印栏目有“策”、“论一”、“论二”,非常符合康熙年间考试要求,因此可以断定这份试卷的年限应该是康熙年间。
  接下来看试卷内容。试卷共有三篇文章:《克明德太甲曰》《无莫也义之与比》《孟子见梁惠王》。这三篇文章标题分别来自于古典名著《大学》《论语》《孟子》,非常符合古代科举考试的规定。在这一部分盖着两个“益都县印”,显得这份试卷非常庄重。还有两个大印,由于印迹残缺,不能识读。第一、二两篇,都使用了带格子的试卷纸。第三篇的稿纸没有格子,但是仍然盖着“益都县印”,说明这一篇也非常正规。
           (下转二版)    刘建斌 闫玉新/文  沈志海/摄

武秀才试卷持有者刘建斌夫妇正在展示试卷

丁状元“道衍精一”匾

石锁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今日青州》电子版】-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090498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