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青州》电子版 - 青州人文 - 青州书画 - 青州风光 - 青州房产  
 
  第2版:人文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人文

第3版
文学

第4版
文学·广告
 
标题导航
初登云门山
龙泉寺
解谜青州(连载之三)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今日青州新闻网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解谜青州(连载之三)

  

 云门仙翁之谜

  云门仙翁是怎么发现的?
  云门洞是哪一年打通的?
  “鬼斧神功”的书写为何那么奇怪?
 
 
 
  云门洞南侧的石壁上,可见许多古代题刻,因从未有人做过学术研究,所以无人知其内涵。当然,我也不知。直到2017年春节前夕,我才恍然大悟。起因是,孟祥杰先生找到我说,他在云门山上又发现了一座巨佛,约我去看看。
  我看后确认,那真是孟先生的重要发现,但我研究考证之后,证实那不是巨佛,而是一座仙翁,应称“云门仙翁”。
  青州巨佛是人工雕凿的,云门仙翁是天然形成的。但是,仙翁却似人工雕凿一般的精美,十分逼真,异常传神:高高的发髻,凸出的额头,圆润的鼻尖,微开的双唇,以及翘起的胡须。有血有肉,活灵活现。
  记得我跟孟先生说:“在当代,你是第一个发现者,但在青州历史上,你就不是第一了。”因为明朝时候,云门仙翁就被人发现,且得到了高士的赞叹与颂扬。
  我是如何知晓呢?须由云门洞说起。
  云门洞下半部的石质,异常松散,与其上下左右均不相同。此洞开通之前,山峰南北两侧的对应处,就因风化而出现石坎。北齐时,佛教信众在山上开窟造像,遂将南面石坎扩展为洞室,用作临时住处。至北宋嘉祐年间,云门山大云寺住持僧人守忠发起,青州佛教信众参与,将石坎扩大并南北打通,从而形成一道贯通山峰的大门。既为交通方便,也为青州造出一景,名唤“云门拱璧”,或“云门明镜”,半天空悬,城内可见,极具美意。后来偶园内的云镜阁,就是专为欣赏云门明镜所建。
  再说守忠的开凿工程,共用“七八千功”,即70多人,干了百日。此事刻于石碑,立于云门洞旁。碑文纪年为公元1058年。
  至此,打通云门洞的具体时间,也便铁钉铁铆了,所有正直善良者再无怀疑了。然而,却有位学者定要将云门洞的打通时间,前推647年。且引经据典说,于钦的《齐乘》中记载:羊穆之修筑东阳城时,郭大夫以为南山阻挡风水,于是“疏凿”出云门洞与劈山石缝,“以宣风气”。
  事实上,劈山石缝是天然形成的,于钦记载错误说法的目的,就是拨乱反正的,所以接着说:“审尔岂大夫所为乎。”
  意思是:我考察后便知,(云门洞和劈山石隙)哪里是郭大夫干的事儿?
  而这学者,偏要说是郭大夫干的,其原因只有两端:一是于钦的“审尔”一句,他未看懂,这便是--有学历没文化,很可笑;二是看懂了,故意那样说,这便是--有文化没道德,很可怕。
  话再说回来,当云门洞凿开400年后,即从明朝中期开始,云门洞南侧便突然出现诸多题刻,既面对仙翁,又切中仙翁。这便是明朝中期发现仙翁之后,文人雅士的喜闻乐道吧。先看“玄之又玄”。
  这个题刻,出现在云门洞上方,相当于门楣处。乍看起来,似在描述云门洞。而云门洞,是以粗放式简单劳动挖出来的,何玄之有?原来,“玄之又玄”是老子的思想,下一句是“众妙之门”——这就对了。云门洞宛若一个众妙之门,由此走出来,就可领略云门仙翁的众多玄妙了。
  这一题刻虽无落款,但应是雪蓑手笔。因他在莱芜也曾题过“玄之又玄”,除“之”字以画入书,其“玄”“又玄”三字,与云门洞笔迹极相一致。若可猜想,当年雪蓑走过云门洞,乍见仙翁之时,必是惊呼,“云门方为众妙之门也!”于是,他就禁不住为之题词了。
  再看附有雪蓑落款的“鬼斧神功”。
  这个成语,本为形容技艺精巧,似非人力所能达到。过去人们以为,这是雪蓑用来描述云门洞的。然而,便是拿这词儿来说万年桥,也不可用于云门洞。因为,使用铁锤铁锹挖出来的洞子,并无技术含量,甚至,洞内四壁都未做细致处理,只能算个粗糙工程,哪里就跟鬼神之说沾上丝毫呢?
  再看,雪蓑将“鬼斧神工”,写为“鬼斧神功”,这便暗藏奥妙了。成语中的“神工”,是神仙的尺子。雪蓑说的“神功”是神灵的功力,也就是大自然的造化所为:这就明确告知我们,他说的不是人工的云门洞,而是天然的云门仙翁。
  然而,“鬼斧神功”这词儿虽好,字却太烂。毫无书法风韵,笔法笔触一概全无,根本就像儿童涂鸦。雪蓑作为书家,在中国书法史上,也是稳坐一席的。而那时的名家,又不似今时这般小丑嘚瑟,惹人耻笑,那么,雪蓑怎会拿出这样一件拙劣作品呢?
  事实应是这样:雪蓑看到云门仙翁时,激动异常。因他信奉的就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可他哪里想到,天地之间竟是真真诞生了大仙,且形与神尽呈现,呼与吸犹可闻,这不就是神之功力吗?于是,雪蓑便要现场题字。
  很可能,陪同者当即寻来一架木梯。雪蓑恐怕山石凹凸糟蹋羊毫,遂用一团麻布代笔,然后蘸墨登梯,挥就“鬼斧”两字。再往下写时已不方便。但雪蓑正在兴头儿,哪里容得下地挪动梯子,于是便改用左手写下“神功”。这才移梯书写落款。
  至于书法全无笔法笔触,自是麻布代笔之故。再看“神功”与“鬼斧”之书,字形、结构、韵味,截然不同,这又是左右开弓之结果。
  假若事实果真如此,这又表明,雪蓑看到云门仙翁时,竟是有些疯狂,竟是肆意而为,率性而作的,因此,这墨迹便是传神达意之绝品,于是即被迅速精刻,长留云门了。
  另外,像雪蓑这般的名宿高士,自然会有担心:如此神奇之仙翁,后人若不知情而无缘观瞻,岂不可惜?于是,他们即在山崖上留下钥匙,让后人打开眼前迷雾,欣赏云门仙翁。
  “纵目”二字有何所指?
  “吐纳风云”是什么意思?
  “超尘离梦”为何写得这么好?
  因为什么称之“云门仙境”?
 
 
 
  其实,认识云门仙翁的钥匙不止一把,有五把。第一把,在云门洞南侧的上方,那是两个经常被忽视的刻字:“纵目”。
  纵目的字面意思是放眼远望,这里却是让人侧过脑袋,竖起眼睛——“纵”就是竖。因此就把观赏仙翁的具体姿势,都告诉出来了:
  欲见仙翁,请君纵目。或者,只要纵目,便见仙翁。
  依我之见,为人留下这把珍贵钥匙的,定是品学兼优之高人。因为无耻下流者,只会到处题刻歪诗劣书,既破坏自然,又污染环境。人家“纵目”作者,却只做文化布施,且不留名。高下立见。
  第二把钥匙,出自两位官员之手:“吐纳风云”。
  先看落款,“天当万代尚书。宣城吴六二题”。“天当”和“宣城”是其籍贯。万代尚当时在莱州做官,相当于市委书记,吴六二类似青州市长。“万代尚书”,就是“吐纳风云”这四个字是万代尚的书法。“吴六二题”就是“吐纳风云”这个词儿,是吴六二的创作。
  诸位,“六二”这名字是否有些怪?我想来个瞎猜,博君一粲:
  此君原是小夫人所生,出生那年,他父亲62岁。老年得子,喜出望外,便为儿子取下这纪念性大名--六二。
  接下来,我还得继续猜:
  那是清朝初年某日,做了青州市长的吴六二,陪同好友万代尚,至云门山上观赏仙翁。吴六二经常来看,感悟自然就深。他说:“云门仙翁向天而卧,正吐纳风云乎。”
  万代尚一听“吐纳风云”,不免有些振奋,因为,吐纳是庄子的“吐故纳新”,道家也叫“吐纳导引”,是以意念呼吸为主的修炼技巧,或叫修行方式。云门仙翁默然仰卧,正是如同吐纳大风长云:多么富有诗意与哲理!
  再深一层,“吐纳”是修炼之意,“风云”象征人之高情远志。这便是说,云门仙翁正向世人现身说法——修炼成仙,必需高情远志,急功近利、俗不可耐者,与仙无缘。
  此刻,万代尚对“吐纳风云”一词,该是何等赞赏。待他回到城里,或者干脆就在山上寺院之内,即刻就将那四字作成了书法。而好的知识者,对待他人之成果,是既不剽窃又极尊重的,因此就明确注明“吴六二题”。顺便为我们品读云门仙翁,又留下一把钥匙。
  钥匙三,雪蓑的“超尘离梦”。
  首先,这书法表现了雪蓑的真实水平,结体严谨,端庄凝重,力透山崖,豪气干云。再是这个词汇为雪蓑首创。早在唐朝,许多诗作里就有“尘梦”这词,意即尘世间的梦想。而在华夏文化之中,“梦”属贬义。例如,南柯一梦,红尘客梦,黄粱美梦,白日做梦,痴人说梦,还有梦里看花,醉生梦死……梦字所指,均是源于私欲的、不切实际的、轻狂的、愚蠢的妄想。《心经》里还有一句名言:“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颠倒”是一切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
  远离一切梦想,方可到达至高无上的彼岸。
  而一旦陷身梦中,不是画饼充饥,就是洗颈就戮。
  当时,云门仙翁给予雪蓑的启示,自然就是——超脱尘世,远离梦想--超尘离梦。这又正是成佛做仙、到达彼岸、进入精神永恒的必由之路。因此在雪蓑眼里,这个天造地设的云门仙翁,就是空前绝后,举世唯一,因为他昭示了宇宙间的真义真谛。
  此刻,欲将“超尘离梦”付诸摩崖石刻的雪蓑,便觉常规毛笔已不济事,于是寻来棕丝与剑麻纤维之类,亲手扎制代笔工具。然后,来到那为他凿平的石壁前,沉气调心,凝神聚力,作下这千古一书:超尘离梦。
  正为我们向深处认识仙翁,打造出一把极好的钥匙。
  钥匙四,“云门仙境”碑。
  这个碑,原是万历四十年,立在那片天然平台上的。仅过40余年,石碑便已残损。清朝顺治十七年时,青州知府夏一凤又在原址重建起来。石碑上款的刻文,竟是初立石碑的高第的姓名身份与籍贯。这便令人惊叹了:夏一凤虽在青州做了名人,却不曾窃取他人的成果,即坚持不当小偷。只此一点,他就是个令人尊重的有德之人。
  再说这尊碑,夏一凤与高第一起,为后人留下了三项小谜:
  一、这里无景可赏,既非顶峰,又非关节之处,为何立碑?
  二、碑文“云门仙境”,是何来由?
  三、石碑无有基座,岂不违背常规?
  明清时候,云门洞南侧悬崖边的树木,较现在茂盛许多,云门仙翁虽然纵目可见,但枝叶相隔,常有不便。至此,游人便需向东走去,登上“天街云衢”,来至天然平台。当人们将目光投向西南,辽阔而澄清的视野之内,惟妙惟肖的云门仙翁,即刻跃然而出——原来,这座天然平台竟是观赏仙翁第一佳处。
  因此,这就是古人心中之瑶台,当须立碑昭示。而拥有云门仙翁之胜地,自然就是“云门仙境”。至于碑无基座,那是它脚下的天然平台就是基座,由此表明,这是站立瑶台的碑,真正的仙境之碑。
  钥匙五,我们现在看不到了,但可见其身影。
  当时,云门仙境碑前,有一座瞻仙亭。供人瞻仰仙翁的亭子。
  这片天然平台,尽是光洁的青石板,建亭存在困难。施工者便设计出栽柱法,即在地面青石上凿出圆形深槽,插入木柱,依柱立亭。这种亭子虽有简单,却是云门仙境的壁龙之睛。正是它,让云门仙翁来到瑶台安家落户,遂让仙境因有主人而名不虚传。
  只是,接触地面的木柱容易遇潮腐变,大约几十年光景,亭子就因底部朽糟而倒塌了。今天,瞻仙亭虽已消失,但一个个柱基的圆槽却依然张着嘴巴,仿佛在向我们诉说那个过往的故事,更似是向人发问:
何时让俺瞻仙亭再站起来?(冯蜂鸣)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今日青州》电子版】-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090498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