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厂厂区一角
当年的益都水泥厂曾经是全省建材行业23个重点企业之一,所产400标号水泥质量达到双百,即内在质量100%,包装质量100%,产品销售于本县与周边各县,一直保持良好信誉,直到2000年,因国家淘汰五小企业而关停。
益都水泥厂开工生产于1964年春,是在原县属企业益都县玻璃厂、益都县耐火材料厂的基础上,重新整合并发展起来的。厂址位于南阳河畔瓜市桥东侧高地上。益都县玻璃厂与耐火材料厂等,都是一九五八年大炼钢铁期间建立的,譬如耐火材料厂就是生产炼铁所需要的耐火砖与坩埚的,玻璃厂是利用弥河沙中石英生产玻璃制品的。
1962年,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益都县一度保留的第一钢铁厂关停,耐火材料厂与玻璃厂也被调整撤并合一,以生产湾水养殖所需的玻璃球为主,但也有少量水泥生产。随着国民经济形势的好转,建材工业又有新需求,县委决定建立并发展水泥生产,遂在玻璃厂基础上建立益都县水泥厂。
建厂初期,益都水泥厂规模很小,设备简陋,技术力量缺乏,全厂人员不足一百。由于县委大力支持,全体职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扬雷锋的奉献精神,克服困难,使企业逐步发展起来。
水泥生产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所占料比在70%以上,红粘土所占料比在20%以上,另需铁矿渣、石膏少许。益都有丰富的石灰石矿藏与红粘土层,为水泥厂提供了优质原料,但加工过程需要首先将原料烘干去湿。建厂初期,还没有烘干设备,去湿的方法就是摊场晾晒。工人们每天摊场堆场不厌其烦,遇到阴雨天便支铁板烘烤去湿。干燥的原料再加工就是研磨,要求精细而均匀。厂里只有一台4米、一台2米的机磨,还有1台28米方面立窑,生产上的传送过程多依靠人力,加工能力不高,日产400号水泥在200吨左右。
1968年,我中学毕业后进入水泥厂,一直干到退休。入厂后才知道,水泥行业是一个即粗重但又要求严谨的行业,整月与石料粘土打交道,工作很累。同时,水泥的配料、配比有要求细致加工、严格比例。当时,我在备料车间,原料储存首先需要干燥去湿,方法仍然是原始的,以摊场晾晒为主,若遇到阴雨天气,则需要用铁板熥烙。随着水泥的社会需求量加大,企业规模发展,储料方面有了专用的烘干机,效益质量有所保障了。(许贵华回述 张贤生整理)